第二十一届自贡灯会自11月17日进场施工以来,目前已有11家制灯公司的300多名工人在现场进行制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昨日,记者在彩灯公园大广场看到,本届灯会《中国印象》灯景区内,高达21米的“青花瓷”钢骨架已经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进行裱糊、捆扎。
工匠打造水墨画卷 景区刮起“中国风” 《中国印象》主要由大小不一的青花瓷瓶和仿真孔雀组成,犹如一幅中国水墨画卷。为表现出青花瓷的晶莹剔透,灯组采用浮雕工艺制作,并将传统分色裱糊和药瓶捆扎技艺结合,体现出传统又时尚唯美的效果。 “用钢丝将一个个小药瓶串连成一条,10条并列捆扎到上面,我们三个人要花两个多小时。”工人黄杰告诉记者,与以往的捆扎技术相比,“青花瓷”的技术要求更高,完全靠手工制作,“在灯组外面,我们两个人要将药瓶固定好,里面还需一个人接应,才能保证整个药瓶整齐,没有缝隙。” 为体现不同的色彩,工人们还要在小药瓶中装满有颜色的液体,“别看药瓶很小,装不了多少水,但这是个技术活。”工人腾林玖向记者进行了示范,“药瓶里面装满水后,小塞子要以一定的角度斜塞到瓶口,然后一扭,将里面的空气和多余的水排出,这样紧好塞子后才不至于因为瓶身里的压强,将塞子冲出来。” “只要我们做出来的灯组,大家看了喜欢、满意,我们就很有成就感。”黄杰说。
首次采用新工艺 仿真孔雀活灵活现 吹塑纸,是孩子们玩乐时的手工材料,本届灯会中,《中国印象》灯组也采用了吹塑纸材料,将其塑造成一只只仿真孔雀,这也是自贡灯会首次采用吹塑纸工艺。 “仿真孔雀分布在青花瓷瓶各处,为表现其活灵活现,我也是试用了不少材料。”负责灯组制作的自贡浩瀚艺术彩灯公司董事长刘俊才告诉记者,他是学工艺美术出身的,“今年3月我就开始进行实验,选过不同的纸张、玻纤等材料,均未达到满意的效果。后来,我想到了吹塑纸这样一个民间工艺。”刘俊才说,因为吹塑纸较轻,所以他还使用了亚克力板,将吹塑纸粘贴在上面。 据了解,灯组将要用20多个大小不一的孔雀,每只孔雀身体和尾巴上的羽毛都要由吹塑纸剪成。一只直径9米的孔雀,仅尾巴上的一片羽毛,刀剪就达2000刀。“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磨起了水泡。”工人袁春说,为不影响进度,大家顾不上伤口的疼痛,全都戴着手套工作。
白天赏手工艺品 夜晚领略彩灯魅力 本届灯会共分为8大灯景区、共126组灯组,园内核心景区灯组将保持传统优势,将民俗文化、现代科技、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主打“内涵牌”,并注重灯组的精细化。 位于彩灯博物馆区域的《中华皮影》灯景区将再现中国传统艺术皮影戏,整个灯组将覆盖在30米高、80米宽的博物馆不规则多边形墙体上,通过机械传动和现代光影技术,将“隋唐演义故事”等场面一一再现。“整个灯组的难度在安装上。”负责灯组制作的鑫海景观彩灯有限公司美工尹恒介绍说,艺术皮影戏是自贡灯会的传统制作技艺,“这次我们运用了新材质和新工艺,结合现代光源展现不一样的效果。” “白天,观众像是欣赏手工艺品,晚上则领略彩灯魅力。”灯会指挥部展览部副部长、艺术监督曾鸣告诉记者,本届灯会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让观众从“观”灯到“读”灯,“这对彩灯工人的要求也更高,需要他们的规范、精细操作,才能将自贡的彩灯手工工艺做到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