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族人口约四万人,大部份居住在石海景区内,属花腰苗支系。兴文苗族语言大体一致,服饰各具特色;风俗习惯大同小异,大多以种养业为主,善狩猎。由于长期居住偏僻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的封闭式生活,其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古朴浓郁,得以传承几千年而不变。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服饰文化、婚丧习俗、宗教信仰、民间工艺、口头文学以及音乐舞蹈等。 兴文苗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苗历新年、清明歌会、打牛节、吃新节、赶苗场等,热闹非凡。三月三踩山节是苗族群众性踏青活动,是会亲访友,交流感情的一次聚会,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用笙曲抒情、对唱情歌、互换腰带等形式来传递爱情信息和确定婚约的地方。
古僰民族的王城
僰人,古称濮、蛮、都掌等,是我国西南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宜宾建立了僰道国,现已消亡。兴文县是僰人主要的生息地,其王城九丝城即在景区内。建在山腰的石砌寨子中,生产工具、兵器、生活且具、祭祀用品等一应俱全,仿佛僰人只是暂时的出去,马上就要回来。悠悠岁月中忽然而至的句号,总让人黯然神伤。僰人没有用自己的文字为后人留下他们的兴衰史,却用奇特的葬式,在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上留下了悲壮的史诗。僰人用什么方法置棺高岩?为何要行悬棺葬?峭壁上鲜红的岩画究竟表示什么?到底族属于何民族?是否已消亡?其后裔今安在?还有待世人在这古僰民族的王城中去探考。中国石海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荟萃了地球各类岩溶地貌景观,规模大、类型全、形态美、品位高,集世界最大岩海、地球特大漏斗、中国最长溶洞于一体,三绝共生。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曾亲笔题誉为“天下奇观”。
地表岩海
在兴文石海中心景区14公里的范围内,奇峰林立、怪石嵯峨、峰峦叠嶂、碧水漪漪,主要有石海的旅游村、七女峰、石海迷踪、豹子山、毛狗山、化石迷宫以及僰寨、苗寨八大景片。各景片景观各异,形态千姿百状,石径弯蜒其间,穿插有致、藤缠蔓绕。或宽或窄、或明或暗、或斜或直、或高或低、人游其中可探头隐尾,戏逐嬉玩,别有情趣。
大漏斗
漏斗,是喀斯特地貌的奇特地质现象。中国石海的大漏斗,几百万年前曾是一个硕大的地下洞厅,因洞顶顶板崩塌而形成。呈椭圆形,长径650米、短径490米、深208米,是地球最大的漏斗。漏斗环形绝壁,四围光峰,斗口岩鹰旋翔,斗底竹木森森;若于斗沿观望,斗中耕牛如免、行人如蚁。漏斗四周有回应寺、红军岩、滴水成仙、僰人石屋遗址等大小景点二十余个。
地下溶洞
兴文石海,地下溶洞纵横,数量众多,大小溶洞一百八十余个。其中已开放的天泉洞,形成地质年代距今约三百万年。目前已探测长度为10.5公里,上下共分四层。洞廊高大宽敞,气势恢宏;水洞流水潺潺,舟舸摇荡;洞湖碧水映天,漪漪涟涟;天泉飞流直下,银珠飞溅。石花、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石梯田等洞内沉积物种其繁多,或卷或翘、或立或吊、重镶迭嵌、千态万状。
夜游石海
西部旅游第一亮——夜游石海,是景区精品旅游项目,它使地表岩海、大漏斗神奇魅力得以更精彩完美的展现,并和白天的游程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得益彰。每当夜幕降临,地表岩海灯火辉煌,漏斗四壁泛光,整个景区异形纷呈。在僰寨、苗寨及帐棚区的篝火旁,僰、苗姑娘和小伙子载歌载舞,频增了不少情趣。
石林叠翠
地表石海有一片石芽群汇集于此,掩映于一片叠翠之中。石芽修葺峥嵘,修石苍翠挺拔,三两间茅舍掩映其间,炊烟袅袅,鸟语花香。
美食推荐
苗家乌鸡席:采用农家放养的山地乌鸡为原料,辅以本地苦笋、板栗、虎参、月母、绿豆花等制作而成。具有皮脆肉香、味美、滋补的特点。石海烤鱼:以山溪中花鲢、鲤鱼为原料,使用苗家自磨青没和中草药为调料,先烤后炸。具有皮焦、肉嫩、味鲜的独特风味,佐以 酒或啤酒,成为当地苗族人最钟情的夜宵。 竹筒裹脚肉:选用上等放养的猪鲜肉,整块薄片,辅以姜、蒜、葱、醋、糖、红辣椒等佐料。具有肉薄、形宽、淡爽的风格,因肉片较大,形似苗族裹腿布而得名。
景区旅游纪念品:购物
苗族蜡染、刺绣、银饰品、苗族乐器、僰人茶具、僰苗草药、僰人砂制器皿等。
地方土特产方笋、虎参、岩菜、窨酒、泡菜、野生苦丁茶
住宿指南
县城内上档次宾馆有:洞乡大酒店、银峰宾馆、兴文大酒店、温水溪宾馆、交通宾馆、邮政宾 馆、电力宾馆、玉春宾馆等,标准为准星到三星级,共有1500余床位。 宾馆预订服务电话:(0831)8622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