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论坛

查看: 551|回复: 0

今起滴滴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两高管免职,存重大经营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7 0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4日,温州乐清发生滴滴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案,现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昨天,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继浙江区域暂停顺风车业务之后,滴滴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事件升级:浙江地区已停顺风车业务,滴滴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事件发生后,浙江运管部门紧急约谈了滴滴,对其要求立即整改,整改期间要求其暂停在浙江区域的顺风车业务。

昨天上午,记者登录滴滴打车平台,进入顺风车板块时,页面自动跳出“当前地区暂停服务”几个大字,即使输入了起点、终点、发车时间、人数,仍显示“浙江地区顺风车暂不可用,请选择其他出行服务”。

昨天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针对该事件,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

此后,滴滴平台进一步发布了最新的《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称:

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追问:为什么滴滴顺风车频繁出事?

温州乐清20岁的小赵打滴滴顺风车遇害,已不是个案,今年5月初,21岁空姐李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途中遭司机残忍杀害,短短三个月时间,悲剧又再次在温州乐清发生。

为什么滴滴顺风车频频“出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准入门槛低,是被不少业内人士诟病的一大原因。

根据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简称《管理条例》),对于网约车,有一定要求的,一个人要想在杭州开网约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挂靠的平台必须通过经营许可申请;二是驾驶的车辆必须通过专业检测,技术指标符合国家和杭州网约车相关政策规定。三是本人必须取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只有三证齐全,才算是合法合规的网约车。

而对于顺风车的车辆、人员的审核机制,在今年3月8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

凡根据乘客意愿提供车辆和驾驶员,或驾驶员和信息服务平台收取的每公里费用总额超过巡游出租汽车每公里里程运价的50%上限的,均属于网约车经营活动,相关平台企业、车辆、驾驶员应当取得网约车相应的经营许可或从业资格。

也就是说,如果司机要在杭州开顺风车,不仅是车辆需要经营许可,人员也是需要从业资格证的。然而现实却没有这么规范。

经常通过滴滴顺风车接送乘客的司机李先生说,相比开网约车,顺风车的门槛更低,只要用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在接单的时候,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很快通过审核,平台上并没有要求车辆有相应许可证以及司机的从业资格证。

新华社评滴滴命案:每个“假如”都是滴血的漏洞

日前,浙江温州乐清市一名20岁女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此时,距今年5月发生的河南郑州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不过百日。愤怒之余,人们不禁要问:顺风车为何屡屡发生恶性刑事案件,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

从滴滴自身的道歉声明、警方的最新通报回看此案,这个年轻的生命原本是有那么多的机会被挽留在这美好世界的……

假如前一天,滴滴能高度重视侥幸逃脱类似命运的女士的投诉,第一时间调查处置,第一时间报警,那么,第二天的惨案就不会发生。

假如案发时,亲友接到被害人发出的求救信号,第一次向滴滴寻求帮助时,滴滴能够第一时间报警,而不是以“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内回复”搪塞,那么,悲剧可能不会上演。

假如,在亲友们一次次向滴滴平台确认进展,滴滴不是一遍遍机械地回复“一线客服没有权限”“在这里请您耐心等待,您的反馈我们会为您加急标红”,甚至在一小时还差十分钟的电话里表示“一小时未满,请继续等待”,而是及时报警,那么,还在实施的犯罪仍有可能被中止。

对逝去的花季生命而言,每个“假如”都是一个滴血的安全漏洞。在逝去的花季生命面前,滴滴事后给出的每个理由都是苍白和荒唐的。

近年来,除了乘客遇害这样的恶性事件,滴滴因平台车辆、司机相关证件不全而被处罚的事例不胜枚举。去年11月至今,仅温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就已对滴滴公司做出行政处罚244次,处罚金额达100余万元。然而,对滴滴司机投诉难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屡罚不改甚至屡罚屡犯,折射出企业对安全底线和社会责任的漠视。

没有安全,何谈“顺风”?逝去的生命,岂是道歉和赔偿能够挽回的?对乘客生命安全的冷漠搪塞,不仅要受道义上的谴责,也应受到法律上的严惩。

26日,滴滴出行公布了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然而,当悲剧重复上演,监管部门不能仅寄希望于企业自身整改,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监管措施堵住漏洞。

网约车行业的发展为乘客提供了出行便利,但接连发生的恶性案件一再给这个行业敲响警钟——网约车企业必须把乘客安全置于首位,从一个个“假如”入手,坚决堵住滴血的漏洞,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站链接: 工程造价 币安下载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小黑屋|举报中心|手机APP|自贡BBS ( 蜀ICP备120310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02号

GMT+8, 2025-5-28 04:15 , Processed in 0.04307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6-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