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论坛

查看: 10520|回复: 0

「手机摄影」4步让你的手机照片称霸朋友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4 20: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机摄影几个有益的练习
提高手机摄影水平,需要经过一些练习,将观念、观察和后期技术内化。
■对一个场景多加研习
面对同一个拍摄对象,通常需要一个人做头脑风暴。
举个例子,获得 2015 年 IPPA 全球 iPhone 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的那张照片,笔者前后进行了这些尝试。
15398687683856a6368eb9a.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5c
◎ 一个场景的多种尝试,尝试不同的角度,等待鸽子合适的分布情况
15398687685922b789af1f0.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5c
◎ 一个场景的多种尝试,尝试不同的角度,等待鸽子合适的分布情况
1539868768447ee0185108f.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5c
◎ 试试调成黑白呢?好像还是有红色画面会更好
1539868768524fa052e3d12.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5c
◎ 一个场景的多种尝试,尝试不同的角度,等待鸽子合适的分布情况
1539868768545e06b123896.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5c
◎ 就它了!主题明确,鸽子的形态有张有弛
此片获得 2015 年 IPPA 全球 iPhone 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
拍一个东西,要不停地拍,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地拍。请记住不可能有人物正好出现在你所要的三分点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对称的场景来让你捕捉,神奇的光线更不会乖乖地毕恭毕敬地投射在你身上。
对称、对角线、黄金分割构图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颜色的获得是靠观察的挖掘,还是靠后期的调谐?一个决定瞬间,是设计场景等待而来,还是包括场景都是一瞬间的事?这些都不是看看微信文章和学几个技巧就能实现的。从技巧学习,到最后落到一张照片上,是需要操作流程的,大家需要反复琢磨这个流程。
这个方法很有益无论对于保证成片率,还是对提高观察和拍摄水平。
比如最近的作品,如下图所示。
15398687684486d41ab7e90.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7 Plus
◎ 葡萄牙里斯本街头,尝试不同远近,不同人物分布,不同的比例。拍摄中我在等待,也在思考
153986876864684aa67103b.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7 Plus
◎ 就它了!此片获得 2017 年全球 iPhone 摄影大赛荣誉奖
■控制住几个关键几何位置
中心点、三分点、对称轴、引导线以及由他们衍生出来的位置。
其实本质是还是用简单的骨架来练习那些已经说烂了的构图法则。如对称、对角线、网格、框景、三分法......
但上面说的几个位置绝对不是摄影的必要法则!只是初学者比较容易控制,很快能出效果的“咽喉位置”,大家最开始可以从这些关键位置入手,做一些比较“直白”的简单关系练习,到后面就能不自觉地在复杂的场景中运用了。
153986876869010628c7602.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5c
◎ 伊斯坦布尔人物的影子构成了强烈的线条指向性,实际上可看作是引导线构图
1539868768693e4946d1cc1.jpg

▲ 谭凌飞 / 摄
◎ 中国香港对称的构图, 简单的几何关系反而让画面更有力度
153986876876136c9ccf2fc.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7 Plus
◎ 中国青海 控制了三分点的位置
■模仿好的作品练习
尽管许多科班出身的摄影师一再强调不要去模仿,不要去生搬硬套,但笔者认为模仿好的作品对于帮助一位手机摄影者上路还是很重要的。真正需要大家慎重的,是选择模仿的对象,以及模仿的方法。
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取向决定了你模仿的对象。就 IPPA 的评奖取向:“好照片”的取向应该是——通俗耐看,主题明确,略带深意的。
举个例子:笔者“模仿”著名摄影师何藩的一张照片。
1539868768798ee56947ca3.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7 Plus
◎ 葡萄牙里斯本 “模仿”了何藩,但是也有自己的考虑。此片获得2017 年全球 iPhone 摄影大赛其他类优秀奖
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便是 IPPA、MPA、MIRA 主页上历年的获奖照片,笔者建议是近三年的,因为头几年的风格略非主流。不建议模仿网红的糖水照,甜腻得发紫的食物摄影,以及过度的背景虚化。
模仿不是表层模仿,最好从构图,色彩,场景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些照片是否用到了什么构图模式?如果不明确构图,那么是哪个部分让照片变得精彩?色彩是用到了对比,还是调和?场景和主题的关系如何解读?
■抽象练习
试着让所见和所拍不一样。“所拍即所见”是手机摄影最方便之处,也是最容易因为惯性而让照片变得平庸的原因。抽象练习,帮助人们逃离这种惯性。
1539868768838323f807726.jpg

▲ 韩松 / 摄
◎ iPhone 6
◎ 像拍建筑一样拍钢琴,而不是具象地表现之
15398687688458b53b076ff.jpg

15398687689276284feb90c.jpg

▲ 韩松 / 摄
以上内容节选自《手机摄影,凭什么比相机还酷》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站链接: 工程造价 币安下载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小黑屋|举报中心|手机APP|自贡BBS ( 蜀ICP备120310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02号

GMT+8, 2025-7-1 21:40 , Processed in 0.11995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6-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