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水体星罗棋布,彩色步道与柏油马路纵横交错,白墙灰瓦的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建、参差错落,绿油油的稻田正焕发勃勃生机……
美丽乡村6月10日,内江日报社“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暨助力隆昌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宣传采风活动”采访小分队走进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眼前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充满希望的感觉。 美景的背后,是三合村借“进城入圈”的东风,奋力谱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 游乡村——
目之所及皆风景
游客在民宿前拍照“姐妹们,这里有个很好玩的场地,眼睛看到的地方都是美景,既漂亮又可以娱乐,又可以拍抖音,交通也方便安全……”采访当天,来自石燕桥镇的居民谢照华一边徒步参观,一边为美景代言。 三合村位于石燕桥镇李市片区东北方,因与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交界,这里又是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园先行区(又称“双昌”合作园)的核心区。
水体景观依托水库、土地等自然资源,2021年以来,三合村实施“田里稻渔、土里粮果、山上油茶”的立体种养循环模式,着力“做活山上文章、唱好田间大戏、打好养殖重拳”,扎实推进与重庆普陀村共创占地4000亩的成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 “随着建设的推进,一些景观设施也已建设好。”在三合村党委书记巫孝利的带领下,小分队体验了一回“先睹为快”—— 蓝天下、碧水旁,红色的亲水步道犹如一条蜿蜒的丝带环绕在绿草之间;精美别致的民宿设施齐全,房前屋后绿树掩映、花果飘香、蝶飞鸟鸣;村道旁新打造的景观廊道古朴典雅,为美丽渔村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既承担社交功用,又可赏心悦目、修养身心的茶室,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沉思和宁静…… 正如游客谢照华感叹的一样:目之所及,满眼皆风景! 说变化——
村里越来越闹热
古朴典雅的民宿“现在村里变化大哦!道路宽敞通畅,风貌改造把房子整得漂亮,原来小块田也整得方方正正……”谈到村里的变化,村民刘和英打开了话匣子。 刘和英告诉记者,与硬件设施同步变化的,还有村里的人气。“越来越闹热了,每天来转路的人多得很,骑自行车的、开车的、散步的,都有!” 50多岁的刘和英原本在外地务工,得知村上要搞“大动作”后,毅然决定留在家里。现在,“大马路”直接通到了她家门口,她家原本老旧的房子经改造后焕然一新,房前屋后也都种满了花花草草,刘和英没事就带1岁多的小孙儿到处走走看看。 事实上,村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变化,都凸显了“进城入圈”的势头,记录了三合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隆昌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足迹。
双昌农业园巫孝利介绍,携手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先行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赋予川渝两地的重要责任使命,这既促进了两地经济发展,又为两地以三合村为代表的乡村在“三农”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三合村正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油茶示范片栽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油茶种植200余亩,稻渔养殖300余亩,亲水步道、景观小品、民宿等基础设施还在有序推进完善中。 话未来——
争创全国特色旅游示范村
高标准农田在已打造好的一处民宿庭院内,两块“奋力建设内荣农高区 打造川渝合作新高地”的主题展板十分醒目。 “这儿是油茶片区,那儿是柑橘片区,另一方是稻渔产业和生猪产业等项目,目前正稳步推进。”走近展板,巫孝利介绍起来。 乘着政策的东风,三合村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产业,引进业主发展生态旅游农庄,将游览参观、生产体验、饮食娱乐等融为一体,争创全国特色旅游示范村。
茶室一角巫孝利说,三合村将按照园区“12345”融合发展思路,即:找准一个总体定位——建设成为一个山水环绕、稻渔飘香、民富村美的巴蜀美丽宜居乡村,厚植稻渔、土陶两个文化根脉,明确园区建设、川南民居风貌和民宿建设三个规划,壮大稻渔、生猪、油茶、民宿四大主导产业,促进五项集体收益,最终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准备在村上开个茶馆或者农家乐!”听完村上的发展规划,刘和英在心里盘算如何为发展旅游配套助力。来源:i内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