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论坛

查看: 610|回复: 0

中国科学家揭秘1.3亿多年前恐龙皮肤化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09: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家揭秘1.3亿多年前恐龙皮肤化石-1.jpg 图为此次发现的剑龙类恐龙化石。新华社记者曹国厂 摄

新华社济南11月20日电(记者杨文)来自中国山东省的科学家研究团队,近日揭秘了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发现的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挖掘修复工作,其中一具骨骼、皮肤化石保存完整程度近100%。研究团队已经完成化石前期主体修复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是记者近日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张福成教授团队了解到的。据该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有关人员在丰宁县发现部分裸露的恐龙化石骨骼,经过数年时间挖掘、修复出两具保存精美的恐龙化石。一具属于较为原始的角龙类,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另一具属于剑龙类,其骨骼、皮肤印痕保存完整程度近100%,保存面积和完整程度罕见。

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教授、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福成说:“本次发现的角龙类恐龙化石是填补角龙类恐龙进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该标本近乎完整保存的骨骼,将为进一步研究原始的角龙类恐龙演化路径提供重要证据。”

本次挖掘修复的剑龙类恐龙体长约5米,骨骼化石四周散布着完整的皮肤化石,面积约为3平方米,似鳞片状排列的纹路十分清晰。“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硬体部分相对容易形成化石,但是皮肤、肌肉等软体部分因容易腐烂,形成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张福成说,其保存面积和完整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罕见。

中国科学家揭秘1.3亿多年前恐龙皮肤化石-2.jpg 图为极为罕见的恐龙皮肤化石。新华社记者曹国厂 摄

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郭颖说:“这种似鳞片状的表皮不仅能保护剑龙的身体,还可以有效锁住体内水分,使恐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水源的依赖,提升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研究人员推测,剑龙类恐龙化石如此完整保存,源于当时频繁的火山活动。“当时恐龙可能是去河边或者湖边喝水,或者是年龄原因自然死亡直接躺到水里,被冲到水位比较深的地方。”张福成说,恐龙没有受到微生物或小动物的干扰,火山灰一年一年地往上落,使化石完整保存下来。

该具剑龙类恐龙化石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为早白垩世中国北方依然有剑龙类恐龙活动提供有力证据。研究人员认为,发现上述化石的丰宁县及其周边地区,在1.3亿年前曾分布较广阔的森林和水系,为当时群居生活的植食性恐龙提供有效的庇护场所及充足的食物资源,这是上述大型或群居恐龙在此生活的生态环境基础。

中国科学家揭秘1.3亿多年前恐龙皮肤化石-3.jpg 图为此次发现的角龙类恐龙化石。(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在完成恐龙化石前期主体修复基础上,研究人员后期将进行化石周边修复、科学研究和模型及复原图制作等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站链接: 工程造价 币安下载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小黑屋|举报中心|手机APP|自贡BBS ( 蜀ICP备120310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02号

GMT+8, 2025-5-26 09:15 , Processed in 0.07169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6-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