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EliteMind ,作者老贾。 老贾是美国马里兰州精神科医生,教育和心理健康科普作者。
常见青春期孩子的“非正常/不被认可”行为。1、偷东西。 2、学业突然急剧的下滑。往往意味着孩子在生活中突然遇到了什么困难, 影响了学业。 3、辱骂, 恐吓或威胁他人, 破坏性行为/暴力语言行为。如上面所说, 严重的超出正常尺度和频率的言语和行为可能提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4、长期焦虑, 愤怒或悲伤, 突然严重情绪变化。虽然正常的情绪波动和一过性的焦虑是正常的。但是长期严重的变化一定要引起父母的警觉, 早日寻求帮助。 5、痴迷于体重, 和/或饮食习惯的急剧变化。 6、从来很少或不参与朋友的社交活动。孩子可能更习惯于网络虚拟世界, 而不适应真实现实社会, 甚至引起严重的社交恐惧症。7、与危险/不适当的人交往。 8、饮酒吸烟, 喝醉或用毒品。在美国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很多孩子从初中就可以接触到毒品。父母千万不要指望学校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在孩子初中前就要跟孩子探讨这个话题。 9、彻夜不归。 10、违法的行为。 11、非正常的性活动。 12、不断争论, 哪怕很小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情绪, 情感控制上缺乏认知层面的自控力。父母需要了解, 这个阶段孩子的管理大脑认知的部分尚未成熟。 13、公开挑衅和/或拒绝遵守规则。 14、过多的游戏和社交媒体。这是个普遍的时代性的问题, 请见以往的科普。 15、从事危险行为。 16、自残/自杀。很多女孩子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而“学会”自残, 或者用来发泄情绪, 或者获得“关注”, 甚至用来“威胁”。
如何看待孩子”不被认可/不正常”的行为?
1、正常和不正常到底如何区别和定义? 是质的不同还是量的不同?是不是符合孩子们发展的成长阶段? 行为是不是影响他们的学习, 人际关系和生活? 2、是一过性的, 短期的, 还是长期的? 3、是否考虑到他们的心理, 生理发育阶段?4、反应性(对特定环境, 情况, 人)的还是习惯性的。 5、这些行为是“质”的改变, 还是“不同程度”上正常行为的偏差? 6、“不被认可”的行为是否是对“特定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情商和逆商)。 7、男孩(直接和外在化)和女孩(间接和内在化)行为表达的不同。 8、父母“不认可”的孩子行为, 一定是错的? 谁决定“不被认可”行为的标准? 9、父母“不认可”, 一定是“别人或社会”不认可的吗? 10、父母对“自我和家庭”的客观认识。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们”不认可”的行为?
1、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注意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2、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活动, 及早发现。孩子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而不是 3、别等到孩子们出现问题了才开始考虑去找“专家治疗”,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4、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和本质。 5、是需要耐心等待, 还是需要介入和帮助他们? 6、何种方式帮助他们“改正”? 7、以平等, 互相尊重为基础。给出明确和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方向, 限制和规则, 千万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8、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 发展并保持与父母的牢固亲子关系。 9、开放式交流。 10、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给机会锻炼“逆商和情商” 11、寻求专业帮助。
父母应避免:
1、不合理的期望。(如学业, 藤校)。很多父母直到孩子长大才发现, 自家的孩子也就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人。而对另外一些家长, 当孩子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时, 哪怕孩子是一个普通人都会成为一种奢望时, 才真正后悔在孩子小时候为什么没有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 却“随波逐流”的只重视“狭义教育”。
2、不理解孩子, 在满足孩子需求方面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父母对孩子的爱, 理解和无条件的支持是孩子永远的“最强大动力”。
3、使用伤害性语言, 体罚。有时会给孩子带来“永远的心灵创伤”。
4、压迫他们的能力和独立性。这样只会压抑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父母应该采取以下一些行为“帮助”的有效原则
1、规则太多会阻止孩子学习, 动力和进步, 对于自我克制力差的孩子, 规则太少没有效果。“认可”还是“不认可”,应该基于特定家庭环境, 父母孩子的认知, 性格, 并建立在孩子和父母探讨基础之上。
2、应该是合理的(Reasonable)。每个孩子, 父母和家庭动态关系都是不同的, 父母是对孩子最了解的, 因此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制定合理的预期和养育方式。
3、明确(Clear)。很多父母往往不停的“唠叨”和“教育”孩子, 岂不知孩子对于父母的“啰嗦”早已“脱敏化”了, 根本是不可能听进去的。所以对于那些特别“情绪化”的家长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做到与孩子明确, 开放和简洁的交流。
4、一致的(Consistent)。(夫妻之间的一致,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之间的一致)。父母如果不能对如何教育孩子达成一致, 孩子会产生更多的困惑。
5、积极正面的表达(Positive)。父母的人生态度会“潜移默化”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那父母是不是应该活出“积极的人生”呢?
6、征求孩子的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为基础 (Feedback opinions from children)。
7、规则实行中带有“灵活性”的长期坚持。能够做到这一点, 需要父母真正能够“超越自我”, 其往往建立在对孩子短期和长期人生规划的客观与健康理解之上。
父母们会觉得自己养孩子不易, 有没有想过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容易。孩子们需要父母做为他们的后盾, 给他们提供建议, 与他们分享生活中好的, 坏的, 甚至丑陋的东西。父母应该选择坐在孩子成长过程的最前排参与其中, 而不是高高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