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川青铁路穿越了岷山山系,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主要集中栖息地。在这里修铁路,如何做到与生态保护同步? 中铁二院成兰铁路项目经理周跃峰介绍,为保护好所在区域内生态环境,设计团队从项目研究初始便确定了以“沿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不受影响,景观资源不受破坏,江河水源不受污染,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的环保原则和理念,并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 绕避,是项目选线时的一大特点。川青铁路的选线,最大限度地绕避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走廊带,绕避了区域分布的原九顶山、小寨、白羊等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绕避了大熊猫土地岭生态走廊带。 茂县站紧邻大熊猫国家公园管护总站,附近有九顶山、宝顶沟两个自然保护区,有着十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二十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铁路如果直接穿过保护区,会影响动物栖息环境。 为此,线路在设计和建设中主动绕道,总长增加近80公里。比如,从茂县到叠溪最近的距离是直线,为了避开中间的宝顶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计修建了榴桐寨隧道,并在隧道后半段拐了个弯,形成一条曲线,绕行到了叠溪站。 当不能绕避时,则通过加大工程投入,减少对环境影响。比如,穿越原千佛山和宝顶沟自然保护区时采用了超长隧道穿越的方式,减少地表露出对环境的影响,该段隧道最长达28.4公里。 没法避免、必须要露出的,也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比如,这一段的“隧间桥”羊记沟桥,虽然只有短短100多米,但也设置了封闭式声视屏障,以控制列车通行噪声和灯光对保护区的影响。该声视屏障为国内外首创,倾注了设计者大量的心血,设计中不但要考虑隧道换气需要,还要考虑列车活塞风对声屏障的压力、桥梁荷载能力、地震力等因素,同时要满足对声音和光线的阻挡作用,设计人员成立了课题组专题研究,多方案比选、检算,最终采用了目前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