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论坛

查看: 486|回复: 0

医生开输液单,到底是为你好还是骗你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9 20: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孩子烧得厉害,输液吧,好得快。

门诊输液都是为了骗钱,我绝对不会让孩子输液的。


上面两种说法,你觉得哪边说得对呢?之前收到一条私信,家长纠结的就是静脉输液的问题:

医生开输液单,到底是为你好还是骗你钱?-1.jpg

这个事情,你又站哪边呢?说到底,这是一个静脉输液操作的适应症问题。作为家长,对某些不必要的输液有所警惕是很好的意识,但完全拒绝输液,那是走向了另一个矫枉过正的极端。

输液 VS 不输液

要按具体病情来


对大多数儿科疾病,如普通感冒、手足口病、拉肚子但没有明显脱水、疱疹性咽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输液都不是治疗的必选项,并不能加速病情的恢复,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潜在风险。
但在上面这个案例里,孩子上吐下泻,身体丢失大量水分,需要引起警惕,而拒绝进食和喝水、捏手臂有凹陷,符合了中重度脱水指征,可以考虑静脉输液。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 2016 年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儿童静脉输液维持》,在患儿出现明显脱水,且无法口服补液的情况下,采取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含适量氯化钾和葡萄糖的等渗溶液,可显著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风险。

低钠血症,可导致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失衡,脑内产生多余的液体,引起肿胀和其他神经损伤,甚至死亡。

结合当时的情境,静脉输液是当前医疗水平下,可选择的、最合适的补液方式。

静脉输液存在风险

但有其存在必要


门诊治病的两大法宝,俗称打针和吃药。口服给药,是经过肠胃细胞把有效成分吸收进血管,再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在病灶部位发挥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肠胃构成了一道保护屏障,
挡住了一些不能吸收的药物辅料或杂质。肠胃吸收药物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也让肝肾代谢负担没那么大。
静脉输液,是把药物有效成分和大量液体直接注射到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管直接送达全身发挥药效。
然而,药物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的纯净,静脉输液的药物和生理盐水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极微量的杂质,包括塑料微粒、橡胶微粒、结晶体微粒、纤维、尘埃粒子等。如果杂质较多,或遇到了对相应物质过敏的人体,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这也是很多医生一直强调“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因,后两者效果并不比前者好,且前者显然会更安全。

相比口服药物和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作为一种给药方式的确存在一些额外的风险。但是,
这些风险并没有高到要废除输液的程度。在一些必要的特殊情况下,静脉输液有着难以取代的优势。

哪些情况需要静脉输液

家长需知


简而言之,需要静脉输液的情况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没法吃药,二是药物的特殊剂型,三是危重症。

具体来说,符合以下的指征,静脉输液是合理的:

1、患者无法口服药物,比如意识不清、术前需要禁食。
2、出现严重的吸收障碍,比如呕吐、严重腹泻。
3、某些药物只有滴注剂型,或直接口服会对消化道造成伤害,只能输液。
4、某些分秒必争的情况,如重度脱水,昏迷、严重烧伤、严重电解质紊乱等这些“急”“重”症情况,医生必然会分秒必争,据情况给病人输液治疗。


医疗行为很多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当静脉输液的收益大于风险,那就不必因为恐惧心理而排斥拒绝。
所幸,这类情况在平时比较少见。家长平时遇上孩子感冒发烧,或是无危重情况的住院观察,基本也无需纠结——问就是不输液。
真正的循证育儿是学会理性思考,了解医疗决策背后的原因,权衡利弊,为孩子谋求最大程度的安全。

回到开头的两个问题,现在都会回答了吧?

来源:欧茜医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站链接: 工程造价 币安下载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小黑屋|举报中心|手机APP|自贡BBS ( 蜀ICP备120310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02号

GMT+8, 2025-5-25 21:30 , Processed in 0.05615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6-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