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化馆的唢呐夜间课堂“火”了,招生信息一发布,就吸引了近500人前来报名学习,像唢呐、越剧这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可谓是“一课难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夜校的传统文化课程?
傍晚时分,在浙江省文化馆的教室里,唢呐与钢琴的巧妙结合给台下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听觉上的盛宴。放眼望去,台下坐的都是年轻面孔,有的学员还特意为自己的唢呐做了别致的艺术创造。
浙江省文化馆唢呐班学员 叶聪:唢呐能很直接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情绪,真的是一个很解压的课程。
不少学员告诉媒体,他们在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唢呐表演,从而留下了深刻印象。听说夜校推出了唢呐课,便纷纷前来报名,16个招生名额,吸引了近500人报名,录取占比仅为3%。古琴、越剧等20多门文化课报名人数也创下新高,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唢呐班的授课老师薛天龙是一位青年演奏者,也是一位国潮音乐制作人,每节课他都会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开场,他说,他想用当下年轻人的语言认识唢呐。
浙江省文化馆唢呐班授课教师 薛天龙:现在大家对于唢呐的想法,已经不是最初的觉得很土。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去参与、演奏、接纳和包容它,民乐是在往前发展的,同时也是在传承的。
国潮盛行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升温,去年夜校火爆以后,文化馆对年轻人开展了问卷调查、走访调研,顺势对课程进行了升级,邀请国潮大咖、非遗传承人等前来授课,推出了“夜校2.0”版。
浙江省文化馆馆长 阮静:从2023年秋季的69门课到2024年春季的75门课,内容也是不断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