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论坛

查看: 989|回复: 0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9 13: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贡网记者 兰艳 文/图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1.jpg 4月8日清晨,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稻梁现代农业园区里,村民们挽起袖子、穿着雨靴,在田间地头进行水稻、高粱的移栽工作。

“每年两季高粱亩产值可达4000元左右,两季大豆亩产值可达3000元左右,一季蔬菜年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李子村产业专干何状元介绍,自2002年起,李子村在水田方面采用“中稻+再生稻+小龙虾”的综合种养模式,旱地采用“大豆+高粱”的带状复合种植,突出推行“2+1+1”的种植模式,即“两季高粱+两季大豆+一季蔬菜”。在两种模式的加持下,李子村核心示范区250亩田地的亩产年收入达到了“千斤粮、万元钱”,既保证了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量,又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2.jpg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3.jpg 李子村地处自贡、泸州、宜宾三地交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村民们种植水稻、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历史悠久。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4.jpg 据悉,作为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李子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以稻粱产业为主、农文旅融合的乡村经济,创建起以“稻梁、大豆”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主题公园等。作为首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改革创新名村,李子村这些年在村容村貌上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路面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5.jpg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6.jpg 同时,李子村坚持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之路,研发实施水稻工厂育秧与高粱漂浮育秧,节省大量人工和机械设备成本,以科技赋能提升新质生产力。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7.jpg 当天,记者在占地1152平方米的中化现代农业MAP育秧中心看到,这座高科技、智慧型的玻璃恒温室里,专门配备有物联网系统、可移动苗床、全自动播种线、移动式精准喷洒以及补光灯、取暖机等,可满足3000亩水稻、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的土地培育和大田移栽。借助“百名博士进富顺”项目,李子村还聘请到8名稻粱专家扎根于此,成立“川南稻粱产业科创中心”,并组建农业发展志愿服务队和铁骑护粮队,为李子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8.jpg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9.jpg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10.jpg (部分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当天,在李子村“再生稻博物馆”里,代寺镇副镇长聂洪建向记者介绍了该馆珍藏。这座全国唯一的再生稻博物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水稻的发展历程和各类再生稻产品的故事。

聂洪建表示,李子村作为富顺县再生稻发源地之一,将依托再生稻博物馆和村稻梁观测点,大力发展农耕文旅研学,再加上订单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持续增加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实现“产业兴农、科技强农、以文化农、生态美农”的丰收愿景。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11.jpg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12.jpg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13.jpg 【和美乡村⑪】“千斤粮万元钱” 李子村里有家博物馆——-14.jpg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站链接: 工程造价 币安下载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小黑屋|举报中心|手机APP|自贡BBS ( 蜀ICP备120310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02号

GMT+8, 2025-5-26 06:14 , Processed in 0.1172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6-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