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论坛

查看: 3362|回复: 0

[自贡城事]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1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贡融媒记者 叶艳 宋姿熠

“竹丝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有耐心,不能慌。”近日,在位于市图书馆门前的龚扇展示厅内,龚倩为正在学习制作龚扇的学员们进行讲解。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1.jpg 龚倩正在制作龚扇 记者 宋姿熠 摄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2.jpg 工作人员正在刮竹丝 记者 宋姿熠 摄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3.jpg 制作龚扇需要极大的耐心 记者 宋姿熠 摄

“不要觉得只是一把小小的扇子,它的制作工艺其实极为复杂。”龚倩表示,多达10道的工序,每一步都需精心打磨。“刮竹丝前,磨刀就要用一天时间。”龚倩说,竹丝要达到0.01~0.015毫米的薄度,这几乎是对技艺的极限挑战。她随手拿起一根细薄的竹丝,称其直径仅为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记者发现,竹丝越细,同样规格的扇面所需竹丝越多,图案就越清晰、逼真,好似工笔画一般。根据竹丝粗细的不同,龚扇又分为16丝、18丝和22丝的扇子。“竹丝越细,编织所用的时间也越久。”龚倩指着展示厅内一副用龚扇技艺编织成长约1米、宽约20厘米的山水画称,这就是22丝(1公分宽度中有21-22根竹丝)技艺,画面看起来似织锦绢绸般光亮细腻,令人赞叹。作品的背后,却是龚倩整整两年的辛勤付出。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4.jpg 工作人员正在刮竹丝,竹丝要达到0.01~0.015毫米的薄度 记者 宋姿熠 摄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5.jpg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龚扇 记者 宋姿熠 摄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6.jpg 0.01~0.015毫米的薄度的竹丝对工人的技艺是一种极限挑战 记者 宋姿熠 摄

编扇面有人字编、点字编两种编法,利用不同编法和竹子表皮颜色呈现出不同图案效果。“喘一口粗气都可能让上千条细丝乱作一团。”龚倩说,一个普通扇面通常要两个月才能完成,这是对一个人耐心得极大考验。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7.jpg 龚倩为正在学习制作龚扇的学员们进行讲解 记者 宋姿熠 摄

“敲击扇把有‘鼓声’”是龚扇的另一大特点,这也依赖于竹丝精密的编织。因为龚扇的编织要求每一根竹丝都要绷直、排列紧密,因此在敲击扇把时,能够听到“咚咚”一般好似鼓声的声音。把编好的龚扇绷起来,也成为龚氏一族,至今密不外传的绝密。

如今,拥有150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制扇技艺,一把扇子定价早已上千元(主要作为收藏品销售)。作为第五代传承人的龚倩把龚扇经过创新和演变,已变成耳饰、胸针、手提包、冰箱贴等多元化文创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龚倩说,在机械化生产普及的今天,纯手工技艺越显弥足珍贵,龚扇也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8.jpg 龚扇作品 记者 宋姿熠 摄 时代·自贡记艺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9.jpg 龚扇作品 记者 宋姿熠 摄

【原标题】时代·自贡记艺——“致敬匠心”融媒体系列报道⑦ |比发丝还细?竹丝编扇传承百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站链接: 工程造价 币安下载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小黑屋|举报中心|手机APP|自贡BBS ( 蜀ICP备120310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02号

GMT+8, 2025-5-26 00:50 , Processed in 0.09139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6-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