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外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呼喊声。患者家属一到科室就马上打开塑料口袋,口袋内躺着一条褐色花纹相间的蛇。家属告知,他们已经用嘴将毒吸出。 医生立即查看患者右外踝有一对明显齿痕,右足肿胀、压痛明显,立即诊断为毒蛇(烙铁头)咬伤。予以注射抗蝮蛇毒血清、消肿、止痛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最终康复出院。 毒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掌握正确的防范和处理知识,对于保障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生提醒,被咬了第一时间一定要记住蛇的长相,根据蛇头、蛇形、花纹、颜色认准蛇的种类,可拍照留下蛇的影像,但是千万不要追打捕捉,避免再次不同部位被咬伤。毒蛇咬伤伤口一般可见较粗大而深的毒牙痕,为一个或并列的两个或四个,牙痕间有一定的间距。无毒蛇咬伤因为无毒牙,牙痕小,常两行或四行整齐排列。 如果被蛇咬伤,要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用清水冲洗,用吸乳器或者拔火罐进行负压吸毒,但是切记不要用嘴巴吸毒。如果口腔粘膜有损伤,蛇毒可能通过黏膜侵入机体造成再次中毒,而且舌下粘膜毛细血管网丰富且通透性高容易侵入机体。也不可划伤口放毒血,被蛇咬伤后毒素已经迅速进入机体,切开放血只会增加伤口感染风险。涂抹雄黄酒、敷草药等有造成皮肤过敏、损伤等风险。此外,解压、包扎要及时,解除咬伤部位束缚,用宽布条在近心端包扎,注意需每隔30分钟放松1-2分钟。 我国分布的蛇类有200余种,目前已知有毒蛇50余种,但对人类危害较大、有剧毒的毒蛇只有10种,分别是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神经毒);海蛇(细胞毒);蝰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血液毒)等,其中烙铁头是我们自贡最常见的毒蛇之一。 烙铁头(血液毒性)咬了之后,局部出现明显肿胀、疼痛、瘀斑,轻者血自牙痕或伤口处流出难以凝固,严重者可出现伤口流血不止、张力性水泡。全身可出现皮下出血、瘀斑,全身各部位如鼻腔、牙龈、尿道、消化道,甚至颅内均可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血管内溶血时有黄疸、酱油样尿,严重者出现急性肾衰竭。 另外被其他神经毒性毒蛇咬伤后可出现不同程度四肢无力、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复视、眼睑下垂、呼吸浅慢、窒息感、瞳孔对光反应与调节消失、呼吸麻痹、昏迷,危重者甚至出现自主呼吸停止和心脏骤停。但局部症状不明显,无红、肿、痛、出血等,或初起仅有轻微的痛、肿和麻痒感,牙痕小且不渗液。 田间劳作或野外行走时尽量穿长裤及高帮鞋,不要穿凉拖鞋及短裤。拿一根棍子打草惊蛇,晚上外出活动利用照明灯,路过树丛灌木丛先用棍子敲击,减少接触机会,尽量不要玩蛇、捉蛇等。如被咬伤,一定要尽快就医,尽早注射抗蛇毒血清,越早使用,疗效越好,恢复越快,预后越佳。(侯晓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