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白发......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 感觉自己突然“老了”? 衰老不只是这些肉眼可见的痕迹 更是身体内部悄然发生的细微改变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 衰老有两个关键的年龄段 “30岁左右”和“45岁至55岁” 但别急 做一个小改变 饭吃七八分饱 时常让身体保持微微饥饿感 帮你抗衰老、延长寿命 01 2个年龄段是衰老关键点 2025年7月,《细胞》(Cell)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人体50年的蛋白质变化,绘制了清晰的“衰老路线图”,还指出了两个关键转折期身体里发生的“剧变”。 研究发现了两个衰老的关键点: 30岁左右衰老开始 肾上腺组织率先呈现衰老特征,内分泌稳态失衡可能是早期驱动因素,同期主动脉也出现稳态偏移。 通俗来说,身体内部的“老化程序”已经默默按下了开始键,别仗着年轻就挥霍啦! 45~55岁衰老“里程碑式转折点” 大多数器官蛋白质组在此阶段经历“分子级联风暴”,差异表达蛋白呈爆发性增长,标志其成为多器官系统性衰老的关键生物学转变窗口。尤其是主动脉蛋白质组在此过程中变化最为剧烈。 这也意味着,身体这台“机器”运转了几十年,很多零件开始“嘎吱作响”,磨损加速!这是保养的黄金期,也是危险期! 02 一个延缓衰老的省钱好方法 时常让身体保持微微饥饿感 有研究发现,限制进食后机体产生饥饿感,而饥饿感本身就能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研究者表示,限制进食时产生延缓衰老的益处与具体食物种类或营养多少无关,仅饥饿感本身就足以产生抗衰老、延长寿命的益处。
2022年,一项研究发现,少吃或可改写衰老基因,延长寿命35%。 科学家发现其背后的机制在于饥饿改变了衰老基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与炎症有关的基因会变得异常活跃。然而有些轻微炎症,我们在生活中并不能及时感觉到。我们应该重视炎症,它相当于一种慢性疾病,它会不断破坏人体内的健康细胞,损伤细胞最终走向衰亡。而适当保持饥饿感,能加速“细胞自噬”,清理了衰老细胞,保持了细胞的年轻活力。 饭吃七八分饱 “适量有益,过犹不及”,生活中不要总是吃太饱、太撑,尽量保持适当饥饿感。 如果每顿饭都吃太撑,会带来肥胖、胃肠道疾病、胆囊疾病等问题。 对一般人群来说,最好饭吃七八分饱,时常让身体保持微微的饥饿感。特殊患病人群,比如常低血糖的人群等,饮食遵医嘱。 习惯以后,在下一餐时可能有一些轻微的饥饿感,可以保证营养成分的摄入,还有利于控制体重。
七分饱的感觉: 吃饭时,感觉胃没有满,但进食速度、饥饿感均已经下降,如果停止进食,身心也可以接受。 按照食量来说,如果以前每次都吃得很饱,那么将食量减掉三分之一,就是七分饱应摄入的量。如果再吃,则是八分饱。 八分饱的感觉: 感觉已经快饱了,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胃里也不会感觉撑,也不会因为停止进食而感觉难受。 小贴士 不过,胃是一个容量器官,进食量突然减少时,容易产生“食不果腹”的感觉,从而难以坚持。 但其实循序渐进,慢慢减少食量,持续坚持一些日子,身体会逐渐适应。 (内容来源:CCTV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