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学季,四川西昌学院的校园里来了一对特殊的“轮椅姐妹”——姐姐达西阿呷和妹妹达西阿各,她们是今年刚入学的大一新生。 自幼因腿部残疾无法站立行走,姐妹俩人生的开端便与轮椅紧紧相伴。她们无法走路去学校上学,父母用脊背将她们一路从小学“背”进了大学……5年前红星新闻记者探访时,姐妹俩家中已贴着20多张奖状,如今奖状增至80多张,每一张都是她们奋斗的见证。
▲姐妹俩获得的奖状和证书。姜昱宏 摄影在党和政府、学校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帮扶下,姐妹俩今年参加高考分别以566分、541分的成绩,双双考入西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校针对姐妹俩制定了多项帮扶措施,她们正满怀期待地开启大学校园新生活。 【坚持】 风雨无阻接送12年 父母把姐妹俩从小学“背”进大学 尽管家庭经济困难,达西机几夫妇却坚持让孩子们上学,“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读书”。
▲达西阿呷和达西阿各两姐妹。姜昱宏 摄影这对来自西昌市开元乡观岩村的彝族姐妹,自幼因先天性腿部残疾无法站立行走,从出生起就与轮椅为伴,生活起居全靠母亲阿克伍各照顾。她们家中有弟弟和妹妹在读中学,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父亲打零工和仅有的6亩耕地。 达西机几老家在凉山州喜德县。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家中还有姐妹,全家主要靠种玉米维生,“老一辈人曾认为‘读书不如放羊’。在他们看来,从小开始放羊,放羊是为了挣钱,挣钱就娶媳妇,娶了媳妇就生娃,生了娃又放羊……”曾经,村里放羊娃的故事几乎影响了一代人。
▲达西机几和两个女儿的合影。江龙 摄影达西机几表示,他读书时,村里同龄孩子数十人,班里却仅有8人,最终他在三年级时辍学放羊,这段记忆刻骨铭心。不过,在他的印象中,近年来,村里人的观念逐渐转变,认识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送孩子上学,现在村里没有一个辍学的小孩”。 20多年前,达西机几与妻子阿克伍各结婚,2002年从喜德县搬迁到了西昌的村子居住和生活。由于不识几个字,他出去打工时屡次碰壁,好不容易进了一家电子厂,右手的两个手指却被机器绞断,落下残疾。这次惨痛经历后,他回乡后就再也没有出去打工。 大女儿和二女儿出生后,被确诊为先天性肢体残疾,一度让达西机几夫妇难以接受。姐妹俩长大后腿部无力,无法走路上学,有人劝达西机几:“孩子都残疾了,还读什么书?”他虽心痛,却不愿放弃:“娃不读书、不识字,将来就会和我一样。”
▲2020年,达西机几接读初中的女儿放学。江龙 摄影小学时,达西机几每天骑7公里摩托车接送姐妹俩,还将她们背进教室,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上初中后,他为姐妹俩在镇上租了房,妻子每天骑电瓶车送她们到教学楼下,分两次背进教室,下午放学再接她们回家。高中三年,母亲每天推轮椅陪女儿在校园穿梭,往返于教室、食堂与宿舍间。 【帮扶】 各项帮扶政策撑起“爱心伞” 姐妹俩双双考上西昌学院,一圆大学梦 “从小学起,我就推着轮椅陪她们上学,最怕雨天路滑,更怕学校没有方便她们的设施。”母亲阿克伍各回忆,这些年,是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为这个困境家庭撑起“爱心伞”——地方残联为姐妹俩适配了专用轮椅,教育部门落实了特殊学生资助政策,乡镇干部时常上门了解需求,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这些温暖,让姐妹俩从未向命运低头。
▲2020年,姐妹俩获得的奖状。江龙 摄影从观岩小学到裕隆初级中学,再到西昌市第二中学,姐妹俩始终以优异成绩回报这份关怀,成绩常年稳居全校前列。高中三年,西昌二中不仅为她们安排带独立卫生间的单间宿舍,还协调老师为她们答疑补课;地方残联定期送来学习用品,爱心企业资助了学费和生活费,让她们能心无旁骛备战高考。 姐妹俩因双腿残疾,在校如厕、打饭很困难。让人暖心的是,学校老师都很关心她们,同学们还主动向老师提出愿意提供帮助。除了为姐妹俩打饭、洗碗,同学们还背着她们去厕所……姐妹俩说,有时不愿麻烦同学,夏天会少喝水减少如厕次数。谈起她们,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自强、乐观。
▲达西机几接读初中的女儿放学。江龙 摄影今年高考,达西阿呷以566分、达西阿各以541分的成绩双双考入西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达西机几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姐妹俩是家族中首批考上本科大学的孩子,全家人满心喜悦与欣慰,“我经常给孩子们说,如果你们好好读书,一定可以拥有与祖辈完全不同的命运。” 得知姐妹俩的特殊情况后,西昌学院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了多项“暖心”的帮扶措施:提前规划专人专车接送路线,对宿舍进行无障碍改造,加装扶手、拓宽通道;落实学费减免政策,姐妹俩四年的学费住宿费全免,并为姐妹俩申请助学金;考虑到母亲陪读需要,特意安排校园辅助岗位,工作时间灵活,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获得稳定收入。
▲姐妹俩和大学同学交流。姜昱宏 摄影姐妹俩表示,高考后她们曾有些担心,没想到学校为她们准备了诸多帮扶措施,“真的特别感谢学校”。谈及未来的大学生活,两人满是期待,直言会尽全力学习,将来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 如今,这对彝族姐妹已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开启大学新生活。 西昌学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