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
这是吴思留给人们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2019年7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因子宫癌离开了人世,年仅25岁。
或许感觉自己已经时日不多,她以这样一种幽默的方式跟人间告别,同时也把最深的感悟留给了活着的人们。
如果说直面死亡需要莫大的勇气,那么以幽默来调侃死亡,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25岁姑娘身上最闪光的东西。
我来过,我爱过,亦无悔。
01
换个方式,看看美好的世界
201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后成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没想到毕业不到两年,吴思便被确诊为子宫未分化肉瘤。
(子宫未分化肉瘤是子宫癌的一种,目前治疗手段十分有限,难于发现,更难于治疗)
作为医学生毕业,又投身医学,事业还未打开便被死神贴上了标签,花样年纪的吴思面临的是命运的一堵墙,可是她却选择装点上鲜花。
“一路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我想尽可能记下我所有的感谢。”
自从被确诊患癌后,吴思便开始断断续续地在网上记日记:
在各地的全班同学每人录了一句鼓励的话,剪成一个长视频放在iPad里送给她;
经常吐槽她的室友,忙科研忙得不可开交,却亲手缝了平安袋,去寺庙拜了佛祖寄过来给她;
管床小学妹拔管动作特别轻柔生怕弄疼了她;
公司领导、同事轮番看她,带来各种礼物逗她开心
.......
2011年9月,刚刚进入大学的她,在日记里写到:
“我第一次踏进中南大学的校门,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的一名学生。我热爱医学,想要把自己的一生用在除人类的病痛上。”
2016年快毕业时,她依然抱初心不改:
“我毕业离开了母校,想要用在母校学到的知识去救助世间饱受疾病折磨的人,这是我的理想。”
但是病魔,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她抱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踏上人生的旅途,但是没想到病魔这么快就降临到她自己身上。
但是身为医者的吴思,做出了一个选择: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希望死后也能为自己心爱的医学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其实早在2016年,听着老师感叹用于医用解剖的遗体捐献来源匮乏时,她就想过捐献遗体,并且在器官捐献网站进行了登记。
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2018年9月,吴思在日记中写到:
“人生有很多次抽牌的机会,很不幸我抽到了这张烂牌……我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留作医学研究,与医生、医学家们一起向病魔宣战。”
直到人生的最后,她还是那个乐观勇敢的姑娘,她还是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医者的使命。
在最后的遗嘱中,吴思又再次强调了捐献遗体的事。
2019年7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3名老师驱车往返2100公里,将她带回母校湘雅。
最终她的眼角膜一名10岁的美丽姑娘和一名患有圆锥角膜的17岁的帅哥重见光明,而她的遗体留在母校用于医学研究。
暌违两年,她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母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写到:
“下午2点48分,我走了,带着幸福和憧憬永远的离开了这美丽的世界。”
吴思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她本身也是非常热爱医学事业的,热爱湘雅医学院,但是现在,她没有办法完成她的事业了,她只能把自己唯一有用的身体捐献出来。
所以我自己都被我的女儿感动,我为她感到骄傲!我也向她学习,将来我也要捐献遗体”。
吴思的姨妈一直把她当自己的女儿,叫她宝丫头。她曾问过吴思会不会改变遗体捐献的心愿,
吴思坚定地说,一定要让学弟学妹用她的身体研究学习,她的肺肯定不能用了,但愿她身体的其他器官没有被癌细胞吃掉……
吴思的母亲签署捐献协议书
有的人,活到生命的最后,都是一盏灯。
吴思的日记,停留在2019年7月1日,那时她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用手机打字,可是她留给世界的声音依然是欢乐动人的:
7月5日,她的生命定格在这时。
但她的故事却继续着,有两个孩子因为她的角膜捐献而重获光明,湘雅医学院的师生们因为她的遗体捐献有了更便利的研究条件……
更令人感动的是,吴思的大爱也感染了其他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49级校友,89岁的赵存敏是吴思的学姐,看了吴思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也打算在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
在吴思25岁的短暂生涯中,留给人们有欢笑有感动,更多是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无法丈量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
面对命运的玩笑,可以选择颓丧,也可以选择坚强乐观。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无论处于什么逆境,我们都能照亮自己和他人,成为最闪亮的那一个。 |
|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