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论坛

查看: 1606|回复: 0

二次感染来了?专家:近期检出阳性主要是首次感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5 14: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波感染高峰快要来了?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类似说法,不少市民对此颇为担忧。二次感染概率高吗?我国流行毒株是否已变异?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请专家为市民讲解。

记者从部分医疗机构获悉:近日新冠感染者检出确实有所增加,但以上一波未感染人群为主。这一情况在中山医院也有所体现。

胡必杰告诉记者,近日检出阳性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二阳”感染者很少。这可能与上一波高峰时感染者体内仍有抗体有关。但从欧美国家经验来看,二次感染仍有发生概率,约为3%至30%。记者同时查阅到:丹麦此前一项纳入7000人的研究分析奥密克戎易导致二次感染中,女性、年轻人、医务工作者是高危群体。

关于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是否发生变异,中疾控给出明确答案。4月14日至20日,本土新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15日中疾控显示共监测到15例XBB.1.16“大角星”变异株(系我国首次监测到),本周增至42例。中疾控表示,我国本土病例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市民无须过度担心。总体来看,北京、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海南、山西和天津两簇进化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

从目前近期增加的首次感染者来看,多数属于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进展为肺炎的病人较少见。那么,万一“二阳”会否症状更重?胡必杰解释,毒株并未改变,距离上一波感染高峰也不到6个月,二次感染抗体仍有“残存”,原则上“二阳”感染会比首次感染更轻,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针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出游,专家也明确,从传染病传播原则来看,人群集中肯定会造成感染风险,但考虑到人群普遍首次感染还未超过6个月,抗体仍有效力,市民无须过度紧张。

当下针对病毒风险该如何应对?胡必杰告诉记者,首先从接种疫苗来看,上海明确18岁以上未感染且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尤其是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应该及时接种疫苗防患未然。

此外,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还应前往医疗机构及时筛查,应检尽检,明确病因。专家说,最近新冠、流感、鹦鹉热等都有发生,症状多以发热为主,市民如出现症状应及时检查、明确诊断,有的放矢治疗,以期尽早治愈。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上海多家医疗机构药物、床位等储备到位,常态化传染病预警机制也处于随时应答。

专家同时提醒:随着病毒感染后的时间延长,高水平抗体自然会降低,感染率是缓慢爬升、还是快速爬升仍在观察。市民心态放松之际,防护行为也不能忘,具体包括日常提高免疫力、保证充分休息、控制基础疾病;在密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坚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以此减少感染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自贡论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站链接: 工程造价 币安下载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小黑屋|举报中心|手机APP|自贡BBS ( 蜀ICP备120310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02号

GMT+8, 2025-5-26 03:33 , Processed in 0.05934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6-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