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在《易经》阴阳观念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九为阳数之极,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前一九应日,后一九应月,二“九”相重合,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自古以来,社会广泛形成登高远眺、秋游观景、佩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中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重阳节处在深秋时期,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节。此时做好保健养生的工作有益于身体健康及疾病康复。 那么重阳节该如何养生呢? 饮食:清淡为主,适当进补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但是许多中药补品讲究体质的寒热,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补、食疗,避免盲目进补。此时秋燥明显,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睡眠:早睡早起,适当午睡《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预防脑血栓发病。适当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 护理:是否秋冻,理性对待有人认为秋季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但秋冻并不适宜所有人,应理性对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也可能导致心脏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心肌梗塞。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受风寒湿邪后,常会出现腿部胀痛、行走不便等症状。 心情:登高赏菊,预防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重阳节前后,草叶枯落,花木凋谢,常使人有凄凉、垂暮之感,导致情绪忧郁、烦躁。我国自古有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金秋十月,天高气爽,登高远望不仅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健身祛病,还可以令人心旷神怡。菊花气味清新,多闻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多饮菊花茶可以去火、养肝明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