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接诊了多名动静脉内瘘反复介入治疗后流量欠佳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均发现其主要病变部位为合口近心端桡动脉狭窄、头静脉重度狭窄。 54岁的张叔叔就是其中一位患者。张叔叔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已经三年多,因为他自身的血管条件较差,为保持血透血管通路的畅通,已使用高压球囊对血管进行了多次扩张,但是,效果仍旧不够理想。后来,张叔叔在超声引导下,用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对头静脉狭窄处进行了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将球囊退出后,在超声下看见头静脉扩张满意,检查体内内瘘震颤较前增强,但仍较弱。医生将切割球囊覆盖桡动脉病变处进行了血管腔内切割球囊扩张成形术,将球囊退出后震颤明显增强,再次行影像学评估见上述病变部位扩张满意。当天,被打通后的内瘘就作为血管通路让透析畅通无阻,且血流量完全达标。 切割球囊相比于超高压球囊,切割球囊更精准、创伤更小对血管的损伤更小,用较小的气压就可以打开病变处,患者的疼痛感也更小得多。超高压球囊需要到30至40bar(巴)将血管强行撕裂从而打开病变处。1bar(巴)等于1公斤压力,超高压球囊打开就需要30至40公斤压力。 纵然如此,仍有少部分病人用这种方式,仍然无法打开病变。血管的狭窄/堵塞就意味着血透这一生命通道的狭窄/堵塞。一个人全身血流都达不到基础线,生命线的缩短是不言而喻的。长期这样下去,会让内瘘问题加重,内瘘瘫痪的话,患者只能选择深静脉导管进行透析。这样,患者就会遭受更多的痛苦。 肾脏病透析的患者数量与日俱增,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显得极其重要。同时血管的损害为血管通路带来很大困难,采用新技术切割球囊扩张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有限的血管资源,而且术后快速康复不影响患者的规律透析治疗,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组年开放手术量约300人次、介入手术量近400人次。该组有丰富的血管通路经验,以专业角度、最新技术解决血透患者的各项血管通路问题。 除了能施行最基本的腕部动静脉内瘘术、临时或长期导管置入术外,还能实施鼻咽窝、肘部动静脉内瘘术、静脉转位动静脉内瘘术、瘤体缩窄整形术、动静脉内瘘缩窄环阻术、miller手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取栓等开放手术。 介入维护方面更是齐全,DSA及超声下的一系列介入手术如动静脉瘘闭塞再通术、球囊碎栓扩张术、中心静脉支架置入术、长期导管更换术均能很常规的开展实施。通路组的医护组员经常受邀参加省内外的血透通路相关会议,在重大会议上进行授课,在全省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乃至在全国都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林丽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