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十四五”规划确立的教育领域各项目标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怀进鹏介绍,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12年64.5%,提高了27.5个百分点,达到了92%,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基本均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30%,达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校五年获得了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教育部:推进人才供需适配改革 学科专业目录从10年一修订到每年更新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为推进人才供需适配改革,学科专业目录从以前10年修订一次,到现在每年更新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这两年学科专业点调整比例超过20%;实施本科教育改革试点计划,在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9个基础学科领域出版系列核心教材。职业教育方面,实施“新双高”改革,大力推动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充分融合人才成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部:历史性突破学位授予“唯论文”限制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十四五”期间,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基础教育方面,以县中振兴为带动,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配合中考改革探索,淡化竞争、减少焦虑,高考综合改革在各地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方面,依据学位法,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研究生可以用专利、产品设计、方案设计等创新性成果申请学位,历史性突破了学位授予“唯论文”的限制;给予高校青年教师长周期稳定支持成为现实,培育未来十年科技骨干力量。 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成效显著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成效显著。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聚焦卓越工程师这一战略人才力量,瞄准新质生产力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需求,从平台、制度、机制上落实产教融合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位法实施后,成为人才培养打破传统学术评价标准、接轨产业实际需求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评价改革取得的有效突破。聚焦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一大批关键技术服务于国家工程、大国重器,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在“双一流”建设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结合区域发展急需以及资源禀赋,还重点支持400余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00余个优势特色学科,呈现出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蓬勃态势。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口支援116所中西部高校,有效提升中西部地区办学水平。充分利用高等研究院这一新型平台,精准聚焦区域主导产业,汇聚全国范围内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形成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合作、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一流学科和高层次人才会聚中西部、支援中西部的新气象。 教育部: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介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中职9302所,高职1562所,职业本科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县中教育计划实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县中教育作为构建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重点、基点和突破点,主要考虑就是县域普通高中占据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县中办得好不好关系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因此,县中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教育公平的底线和温度。 目前,“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已正式实施。国家将采取五方面措施,全面提升县中办学水平。一是扩大资源,适应学龄人口变化,持续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不断提升农村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二是提高质量,通过优化课程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深化教研指导,强化数字赋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助力县中加快提升办学水平。三是加强保障,中央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中建设,引导地方探索“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省市两级对县中的支持力度。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等各方保障,不断完善县中发展保障机制。四是优化生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禁跨区域抢挖生源。保障学生运动和休息时间,下大气力整治超时学习、违规补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五是促进融通,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加强职普融通。推动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
|